-
主管单位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主办单位
西藏人民出版社
-
编辑出版
教学考试杂志社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2627
-
国内统一刊号
CN 54-1058/G4
-
发行范围
国内外公开发行
2020全国卷Ⅰ物理试题独家分析,来看看今年试卷结构、题型特点有何变化
“高考真题是最好的备考资料,研究真题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高考脉搏,更好的指导复习备考的方向!”
“结构化研究是在寻求一种通法或者是通式,这种研究自成体系,有的放矢。”
“在未来通过高考试题的结构化研究会为高考的备考工作指出方向,不仅对学生的备考工作有指导意义和帮助,而且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非常有价值。”
——老师们眼中的“高考真题结构化”
教学考试杂志又对2020年高考真题发起猛攻,“高考真题结构化”进行的轰轰烈烈,其成果将全面指导2020-2021年高考备考相关研发项目开展,也帮助老师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提供科学备考指导。
教学考试杂志社昨天发布的张德勇老师关于文科数学全国卷Ⅰ的解析文章受到老师们的好评。也有很多老师对其他科目表示期待,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其它各科(语文、英语、文综、理综)试题解析也将在近两天依次发布,感兴趣的老师可关注教学考试杂志社公众号最新动态哦!
许文老师
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从事高中学物理教学与物理竞赛辅导工作已31年,擅长于高中物理教学与研究,主研2个省级教科研课题, 400余篇教学论文与20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全国教学刊物公开发表,30余篇教学论文及多媒体课件获全国级奖;辅导学生物理奥赛200多人次获得全国及省级奖。参加过湖北省试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为省级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举行师资培训工作。被评为全国骨干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
试卷总评
1.考查方向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卷I物理试题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优化考试内容,突出基础性,更加注重贴近教材和教学实际,特别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思维的灵活性。总体上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体现了以稳定为主的命题思路,稳中求进,进中求变,体现出物理学的基础性、普适性、实用性,具有亲切、简洁之美。是一份导向正确、内涵丰富、具有新课标特色的试卷。
试卷整体难度略低于往年,但选择题较灵活、创新,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整卷内容涵盖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涉及力、热、电、光、原子等物理知识中的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静电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实验、磁场、电磁感应、振动与波动规律、分子力势能、气体状态变化实验定律等;涉及的运动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有综合性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问题、摩擦力做功与动能定理、E-s图象结合分析问题、电容器电压变化UC-t图象与电阻电压变化UR-t图象结合问题、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与原理问题、实验条件分析与实验数据处理问题等。
试题突出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加大了对“关注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的考查力度,出现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过程”题,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物理思想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题目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既着眼于熟悉的题型及在此基础上的演变,又着眼于问题情境的创新,而且根据考查目标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试题有利于考生稳定发挥真实的物理水平,对改善当前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和物理备考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2.试卷结构
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了中学物理主要内容,突出了力学和电学等主干部分知识内容,同时又涵盖了选修模块中的热学、振动与波动等内容。其中必考部分中的力学部分有第14题、15题、16题、20题、23题、24题等,共45分,占比40.9%;电学部分有第17题、18题、21题、22题、25题等,共44分,占比40%;近代物理部分有第19题,共6分,占比5.5%;选考题的每一模块各有两小题,共15分,占比13.6 % 。各题结构与考查维度如下表。
题号 |
题型 |
分值 |
考查内容 |
考查能力 |
难度 |
14 |
单选 |
6 |
动量变化、动量定理 |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
易 |
15 |
单选 |
6 |
万有引力定律 |
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 |
易 |
16 |
单选 |
6 |
圆周运动与牛顿第二定律 |
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
易 |
17 |
单选 |
6 |
UC-t图象与UR-t图象的理解分析 |
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
中 |
18 |
单选 |
6 |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临界问题 |
推理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 |
难 |
19 |
多选 |
6 |
原子核反应方程 |
推理能力 分析能力 |
易 |
20 |
多选 |
6 |
E-s图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结合 |
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
中 |
21 |
多选 |
6 |
电磁感应与滑杆问题结合 |
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
难 |
22 |
实验 |
6 |
伏安法测电阻与U-I图象数据处理 |
实验能力 应用能力 |
易 |
23 |
实验 |
9 |
验证动量定理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
实验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
中 |
24 |
计算 |
12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理解能力 计算能力 |
易 |
25 |
计算 |
20 |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 |
中 |
33(1) |
填空 |
5 |
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变化 |
理解能力 |
易 |
33(2) |
计算 |
10 |
气体实验定律 |
理解能力 应用能力 |
中 |
34(1) |
填空 |
5
|
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
理解能力 |
易 |
34(2) |
计算 |
10 |
波的干涉与波速 |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
中 |
试题特点
1.基础性
试题紧密联系考生的学习实际,重视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及研究方法的考查,引导物理教与学回归到物理本源,重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如14题、15题、16题、19题、24题、33题、34题都考查各部分主干知识内容,明确体现出高考考查基础性知识的特点。第14题考查安全气囊的作用、第15题考查荡秋千时运动情况的受力分析与计算、第19题考查原子核反应方程与规律、第24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这些题既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也注重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内容的考查,意在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打好学习基础。
2.应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能联系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几年高考试题不断地创新,问题背景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考生实际,关注考生的发展,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所考查的问题更具有教育价值和操作性与应用性。
如14题运用安全气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动量等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第15题以火星与地球的质量与半径关系为素材,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第16题以表演荡秋千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树立强健体魄的意识;第17题以电容器充、放电为素材信息,考查UC-t图象与UR-t图象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第20题以E-s图象为背景信息,运用图象考查物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与机械能的变化与分析。
除此之外,试题注重从生活实际选取素材,创设情景,考查考生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具探究性。同时题目力求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的设问,实现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不同程度的考查,富有灵活性。
备考建议
针对18题、21题、25题分析归纳可以看出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物理问题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既定方向。如第18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圆半径,同种粒子在相同磁场中以不同速率运动的轨迹圆半径与速度成正比,将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圆进行动态缩短放,当粒子在磁场中的入射点与出射点和连线是半圆ab的切线(此时粒子运动轨迹为图中实验)时,并获得了临界状态,从而运用几何知识找出相关临界条件,使问题得到解决。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加强对教材中图象的教学,加强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培养,提升学生识图、作图能力以及图象处理能力。
福利回馈
看完物理全国卷Ⅰ的试题对比分析之后,老师们想不想参考2020年高考真题对比一下呢?小编也为大家准备了最全的高考真题汇总,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教学考试杂志社孙老师微信即可免费获取哦!
孙老师微信二维码
2020全国高考命题分析线上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教学考试杂志社特邀请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成员、普通高中新教材编委会成员成立新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团队,以2020全国高考命题为切入点,从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发展与变化出发,解读新形势下的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会议时间
2020全国高考命题分析线上研讨会(学生专场):7月15日
2020全国高考命题分析线上研讨会(教研专场):7月18日
如有感兴趣的老师可加孙老师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