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主管单位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 主办单位

    西藏人民出版社

  • 编辑出版

    教学考试杂志社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2627

  • 国内统一刊号

    CN 54-1058/G4

  • 发行范围

    国内外公开发行

命题研究 | 从“一核四层四翼”分析2021诗歌真题考量

发布时间:2022-03-04教学考试杂志社

导读:文章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了解:https://mp.weixin.qq.com/s/GOKNMu3xoTE_iBzLVi4pUw



看 点


近年来,随着《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于2021年高考已有10个省市使用了新高考卷,由此可见,新高考命题将会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为了帮助教师掌握新高考命题方向,提升命题技巧,教学考试杂志社联合北京布局未来教育科技研究院发起了第二届命题征集活动,现面向全国高中学校、教师、教研员征集原创研发或深度改编试题。


在下文中,特级教师邹志华教授与郑粟壬老师将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来对2021年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鉴赏题进行具体分析。





文章来源:《教学考试》杂志—高考语文2022-1期 34-36页


作者简介:

邹志华,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龙岗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名教师、深圳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5年,在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试题命制、公开课(讲座)和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等方面成绩斐然。


教育追求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邹志华老师认为教育的终极使命,就是让每一个生命能自觉地站立在浩渺无穷的宇宙之间、生态万象的自然世界之中和生命百态的社会人世之内,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




真题原题



(2021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整体分析



①从文本内分析:

《寄江州白司马》写出作者杨巨源对被贬江州的友人白居易十分关切,委婉劝告友人不要因被贬谪而消沉,应该豁达乐观,鼓励他要坚信今后一定会青云直上。所选文本与教材中白居易的作品《琵琶行》有机关联,构建了真实、具体的学科认知情境,这个情境中蕴含的关爱友人、鼓励友人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激发考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并联系相关的文学作品、社会生活情境解答试题。总之,《寄江州白司马》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的要求。

 

②从题目任务分析:

《寄江州白司马》以文本为情境的载体,考查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内容。客观题注重综合考查,既有对创作背景、诗句内容的理解,也有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鉴赏;主观题注重对诗歌整体的理解与赏析,设问时常限定诗句范围,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③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分析:

《寄江州白司马》蕴含的重视友情、鼓励友人上进的思想感情,紧扣“核心价值指标体系”中的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二级指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命题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及合理的区分度,体现了“服务选才”的核心功能;《寄江州白司马》与教材中白居易的作品《琵琶行》的有机关联彰显了“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逐次分析



下面就《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和“四冀”(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对15题的选项进行具体分析。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点击可查看试题解析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此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联系教材中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从“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可知,《琵琶行》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寄江州白司马》标题中的“江州司马”与之对应。此外,诗歌领联中“湓浦曾闻似衣带”与《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中描述的地点一-致,皆为湓江,据此可推测本诗的写作时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选项分析正确。

从“四层”来看,必备知识主要为对经典背诵篇目写作背景和文本内容的准确识记;关键能力主要为能够做到将课内知识运用于课外的迁移能力;学科素养主要体现为对“江州司马”“湓浦”“湓江地低湿”等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以及联想思维等。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点击可查看试题解析


此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第三句中“似衣带”容易让人联想到“一衣带水”的典故,而且作者与友人江州司马的确是有天涯之隔,如果不细读诗歌,容易产生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感。那么,“似衣带”该如何理解?此处是否运用了“一衣带水”的典故呢?这里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似衣带”,一定要结合诗句来解读。根据律诗第二联对仗的特点,“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中“湓浦”与“庐峰”一样是地名,从偏旁“斗”来推断,“湓浦”应该是“河流”或“湖泊”;“曾闻”也可以与“见说”结合起来,理解为“曾经听说”;“似衣带”也可以与“胜香炉”结合起来,理解为“像衣带一样”。于是不难理解诗人将“湓浦”比作“衣带”了,这是对朋友所处之地景物的描绘,以表现对美景的赞美,并以此宽慰朋友。所以该句中并未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来表现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选项分析错误。


从“四层”来看,必备知识主要有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上下句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短语结构一致和用典手法相关知识;关键能力主要有运用对仗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根据形声字的形旁表意特点、句子成分分析法等推断关键词的词性、词义的能力;学科素养主要为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上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点击可查看试题解析


此项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颈联描绘了白居易如今的处境:岁末题诗想送给友人以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孤身在江州,隔着重重山水遥望长安宫阙。作者以“病鹤”代指白居易,描写其对长安城的怀念,既突出了友人当下的艰难处境,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选项分析正确。


从“四层”来看,必备知识是对颈联“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中相关词语如“岁晏”“离鸿断”“望阙”的理解;关键能力是能联系所学知识、结合诗歌的情境来解读颈联的内容,从而理解到“病鹤”这个意象代指的就是白居易,“望阙”就是遥望京城的宫阙;核心素养主要为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上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点击可查看试题解析

此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在尾联借助“青云”前途”等词语,劝诫友人虽然眼下因为贬谪而处境艰难,但不要受眼前境遇的拘束而沉溺于求佛问道,心中仍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最终定会仕途通达,作者以此再次安慰和勉励友人。选项分析正确。


从“四层”来看,必备知识是对尾联“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中“拘牵”“青云”等词语的理解;关键能力是能联系所学知识、结合诗歌的情境解读尾联的内容,从而理解作者对友人的规劝与勉励;核心素养主要为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上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试题分析总结:本道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文言相关字词,《琵琶行》课文相关内容,佛教避世思想与儒家进取精神,诗歌文体基础知识,对仗、用典手法等。涉及对诗歌意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等考点的综合考查。需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学科方法来解决问题。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点击可查看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中“第二句”指出考查范围,“怎样理解”指出考查内容,“委婉劝告”暗示答题的两个要点一劝告什么?如何体现委婉?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结合整首诗分析该句所表现的委婉劝告之意及其作用。本诗写作目的是劝慰仕途失意的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及劝慰之情。尾联“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道出“不要沉迷于佛道而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旨;首联写“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可见“惠远东林住得无”设问中饱含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深切关爱。表面问的是白居易到江州之后是否住过高僧慧远的东林寺,实际传达的思想是不希望朋友去那里,因为去过的话便意味着白居易有可能厌倦仕途、向往归隐。东林寺的雨花社是佛教讲经集会之地,所以结合尾联可知第二句暗含作者对友人的规劝和鼓励,希望白居易即使身处困厄也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厄就放弃初心,忘却了曾经的远大抱负。



试题组分析总结



从“四翼”来看,这两道试题涉及的内容如下:


①基础性: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文言相关字词,《琵琶行》课文相关内容,佛教避世思想与儒家进取精神,诗歌文体基础知识,对仗、用典手法等。


②综合性:对诗歌意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等考点的综合考查。


③应用性: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学科方法来解决问题。


④创新性:16题“委婉劝告”因文设题,融语句赏析、内容理解、情感把握于一体,设问巧妙、指向明确、不落窠白。


来将您的试题投递给我们吧!


图片

第二届命题征集活动主要以新高考“创新性”试题、高考全真试题及其变式为研究方向,本次活动特邀评审专家参与点评优化,并定期进行群内磨题研讨活动。参与教师每阶段可投递1-5道试题,第一阶段活动截止3月4日。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获得入围奖的试题将出现在“命题一练”栏目进行展示,文章阅读量≥500后可参与“人气奖”参评资格,并有机会获得专属奖品,欢迎各位作者积极参与转发~

 

参加命题征集活动您可以获得:

◇可获得参荣誉证书;

◇试题择优刊登《教学考试》杂志专栏(省级期刊、知网收录),发放稿酬及科研用书;

◇试题择优转化为杂志社科研成果图书,一经应用可获内文署名或编委署名;

◇优秀命题作者推荐至“公益直播项目”享名师专属宣传,获讲座基金及荣誉证书;

◇特设道题5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四类基金奖励,激励优秀命题作者,累积最高可获一万元!


学校报名成功还可免申免审获得《教学考试》杂志卷首语特邀撰稿、文章内推刊发、杂志封面专访机会,更多资源等您咨询~校级报名组织人可咨询编辑:刘老师@教学考试 微信号jxks004

 





关注二维码了解更多
投稿指南 广告合作